宣传图片一

珍稀树种培育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7-03-26 点击次数:


 

郴州市苏仙区五盖山林场
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珍贵树种是指市场急需、资源紧缺、材质好、商业利用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适宜人工培育的优质乡土用材树种,包括珍贵用材树种、珍贵用材大径材树种等。珍贵树种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工、装备制造等特需的战略性资源。多年来,由于天然林大量采伐,加之忽视对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使我国珍贵树种资源越来越少,大多数已纳入我国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名录,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防等事业的发展,对珍贵材的需求日益增长,珍贵材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
基于上述,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大范围开展珍贵树种培育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新造林、现有林定向培育、中幼林抚育等方式,在全国开展珍贵树种资源培育,使我国的珍贵树种资源增加100万亩,以达到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保护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碳汇贮备,为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贡献。根据林业厅《关于加快发展珍贵树种的意见》,从2013年开始,全省开展"十百千"珍贵树种培育活动,即:建设十个珍贵树种苗木培育基地、建设百个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千万株珍贵树木进农家。因此,为搞好珍贵树种培育项目,我们从五盖山林场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有序地推进该工作,编制了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1、资源情况
郴州市苏仙区五盖山林场始建于1965年,属差额拔款事业单位。林场现有土地总面积6550.0公顷,林地面积6547.2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5449.4公顷、商品林面积1063.5公顷。其中有防护林2912公顷,特种用途林2531.3公顷,用材林980.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6万立方米。
 2、经营现状
五盖山林场自1963年清山划界,1965年建场。建场四十多年来在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指导下,营造人工林3万多亩,修建林区公路45公里,林道77公里,防火线13公里,了望台2座,小型水电站3座,架设输电线路10公里。目前,林场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现有职工132人,其中退休职工78人,在职职工5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
3、建设示范基地意义
大力发展珍贵树种等珍贵树种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更大地发挥五盖山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缓解当前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是国家木材安全保障的需要;
2)保护珍贵树种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3)增加造林树种,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的需要;
4)加速珍贵树种培育,探索发展模式的需要;
5)提高碳汇储量,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
与此同时,就局部而言,在五盖山林场发展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还具有如下生态必要性。
五盖山地处湘南粤北边境,为湘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所在地之一,境内大部分地段生境险恶,生态位置脆弱,其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全场境内地表水以东部的西山与五盖山连接处为分水岭,分属湘江、珠江两大水系,湘水北去、珠水南流。
五盖山地属南岭一脉,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坡度大。这些山峰,大都山体坡度较大,如果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大范围的山体滑坡。特别是在1998年郴州市区发生的"8.13"特大洪灾就是由于五盖山林场王仙岭工区山体发生大面积塌陷及大幅度山体滑坡所造成的,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经济损失。
五盖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五盖山境内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多样性,有木本植物300余种,有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种,二级保护树种15种;有各类野生动物13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2种。境内五盖山、王仙岭有结构和功能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群落,是为数不多的天然原始次生阔叶林。
同时,五盖山作为重要的国防基地生态屏障,山下驻有三个部队和一个军用工厂,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三条国家交通干线贯穿山脚全境,更使其生态地位尤显重要。
因此,综上所述,在局部建立起五盖山的珍贵树种保护体系,对促进和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很有必要性。
(二)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
五盖山林场位于南岭山脉北麓,湖南省郴州市区东南部,最近处距市中心6公里。其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13。03'45"-113。8'5",北纬25。34'28"-25。46'48"之间,东临观山洞街道办和五盖山镇,南连西邻良田镇、坳上镇,北接白鹿洞街道办、王仙岭街道办和北湖区郴江街道办,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4.5公里。
2、地形、地貌
五盖山林场地处五盖山和王仙岭山体上部地段,山体狭长,南北走向,自主峰五盖山向南北两端延伸,逐渐降低。支山脊沿着主山脊两侧呈锯齿状排列,形成东、西主坡。东坡缓长,西坡陡短,坡急陡峭,沟壑纵横,坡度一般20~40度,局部地段达60度,最高海拔1619.8米,最低海拔370米,一般海拔600-1400米之间,是一座孤立的中山。
3、气候
林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季多雾,阴雨连绵;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秋季温凉,少雨干旱;冬季多西北风,严寒有冰冻。
 4、土壤
成土母岩有板页岩、页岩、砂岩、砾岩、花岗岩、石灰岩等。土壤垂直分布:海拔500米以下为红壤,500-700米为黄红壤,700-1000米为山地黄壤,1000-1500米为山地黄棕壤,15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山脚、山洼、山凹为厚土层,山腰以上多为中土层或薄土层,山脊陡坡地段为薄土层,质地多为中壤。
5、植被
林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97.72%。生态公益林占林场总面积的83.3%。森林植被种类繁多,乔木树种有金叶白兰、檫树、香樟等300余种。海拔85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850米以上为黄山松林和上世纪飞播造林,1400米以上高峰、山脊多为灌木林及高山灌丛草地、难利用地等。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楠竹林分布在海拔700米左右。
(三)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和3年珍贵树种培育情况
鉴于林场所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的自然环境,适宜于多种植物的生长和多种野生动物的生衍繁殖。现所发现的野生动物(经有关专家考查)有130余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鹿、穿山甲、果子狸、大灵猫、小灵猫、鹰嘴龟、红腹角雉、大鲵、锦鸡、白鹇等十余种。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伯乐树、香果树、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金叶含笑、观光木等。
1、现有珍贵树种资源
现有珍贵银杏、福建柏、金叶含笑、香果树面积819亩,其中银杏面积66亩,散生100多株,福建柏面积238.5亩,金叶含笑面积126亩,香果树388.5亩(见附表一)。
2、近3年珍贵树种培育情况
2010年到2012年对以上几种树种进行了定向培育,2010年定向培育了258亩,其中福建柏139.5亩、金叶含笑30亩、香果树88.5亩,2011年定向培育了274.5亩,其中福建柏78亩、金叶含笑39亩、香果树157.5亩,2012年定向培育了286.5,其中银杏66亩、福建柏21亩、金叶含笑57亩、香果树142.5亩(见附表一)。
二、基地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依据与实施时间
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为契机,以实施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为导向,以建设珍贵树种资源战略储备、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等为目标,以发展优质乡土树种资源为重点,以国家投入为主体,采取人工造林、现有林定向培育和中幼林抚育相结合的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营水平,分区施策,长中短互补,推进珍贵树种后备资源培育,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实现森林可持续性经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建设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造改结合的原则
按照五盖山林场自然条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珍贵林木材的需要确定建设树种,适地适树,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做到宜林地造林与现有林改造相结合,分区施策,长中短互补,全面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2)坚持集约经营、科学培育的原则
遵循树种珍贵性和自然规律,确定科学的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措施,采用良种壮苗、优质大苗造林及改培,开展集约经营,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坚持依托国家扶持、多渠道筹资的投入原则
珍贵林木材既要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亦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后备资源。鉴于此,由于长期高负经营,五盖山林场已不堪重负,经济基础薄弱,所以从项目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五盖山林场的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示范项目只能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地方及单位配套为辅,同时采取多种经营形式,鼓励企业、个人等多种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拓宽珍贵树种培育投资渠道。
4)坚持工程管理,项目带动的实施原则
做到按工程项目规划、按设计组织施工、按工程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标准进行验收,实行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造林检查验收制,以确保项目高质量。
3、编制依据
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
3)《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4)《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
5)《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
6)《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
7)《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
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
9)《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
    4、实施时间
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时间是根据五盖山自然条件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保护珍贵树种资源,改善珍贵树种生息环境,营造培育以保护树种为主、其它树种为辅的人工复合森林生态群落,维护生物多样性,在局部地区率先建立起有利于野生动物栖息,有利于其它珍贵树种繁衍的立体生态系统,并在动态上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实施时间从2013年到2015年(见附表二)。
(二)基地建设规模
完成人工造林1540.5亩,现有林定向培育972亩,有计划、分阶段开展中幼林抚育2512.5亩,形成树种结构合理、生态系统稳定、森林健康多样的规模化珍贵树种资源(见附表一、附表三)。
基地实施完成后,每年新增特用材0.6万余立方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对特种用材的需求。
(三)基地建设地点
1、实施范围与区域选择
通过对五盖山境内珍贵保护树种分布范围和分布特点的研究和分析,并从林业经营措施可及度的依次不同,我们在境内4个工区共计规划2512.5亩,其中新造1540.5亩,现有林改培972亩(见附表1湖南省"百个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申报表和小班设计图)。
2、分区与布局
1)王仙岭工区珍贵树种人工造林培育区
该工区距离郴州城区近,立地条件好,水资源丰富,海拔高度500-1000米,主要培育树种银杏与南方红豆杉、香樟、枫香、木荷、楠木、伯乐树、香果树、光叶白兰等树种混交。适宜营造本乡土的阔叶树种。
2)丰林工区珍贵树种人工造林及现有林定向培育区
位于林场东南部,属湘江与珠江流域分水之一,大部处于海拔800-1300米地段,主要人工造林和定向培育树种为福建柏、金叶白兰与伯乐树、楠木等树种混交。
3)东边落工区珍贵树种人工造林及现有林定向培育区
东边落工区属中山地貌,海拔高700-1200米,坡向为西坡,坡位为中部,坡度为陡,成土母质为板页岩,山地黄棕壤,土层薄,腐殖质厚,主要人工造林和定向培育树种为香果树与樟树、楠木等树种混交。
4)五盖山工区人工造林及现有林定向培育区
五盖山工区属中山地貌,海拔高700-1600米,坡向为西南坡,坡位为中上部,坡度为斜坡,成土母质为板页岩,山地黄棕壤,土层厚,腐殖质厚,主要人工造林和定向培育树种为银杏、金叶含笑、香果树与伯乐树、楠木、樱桃、枫香等树种混交。
(四)设计主要珍贵树种
1、 培育类型
1)人工造林
王仙岭工区水热条件好、立地指数高,适于进行珍贵树种人工造林。在树种选择上,主选银杏乡土珍贵用材树种为主;造林面积507亩,在丰林工区大力发展福建柏、金叶含笑等珍贵阔叶树种为主;造林面积592.5亩,在东边落工区选择香果树等珍贵阔叶树种为主;造林面积138亩,在五盖山工区选择银杏、金叶含笑、香果树等珍贵阔叶树;造林面积303亩。全场规划新造珍贵树种林1540.5亩(详见附表1和附表2)。
2)现有林定向培育
在丰林、东边落、五盖山选择相对集中连片的天然珍贵树种群落,通过抚育改造、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调节树种组成,促进目的树种生长,改造为珍贵树种基地,丰林工区定向培育福建柏、金叶含笑等珍贵树种;定向培育面积493.5亩,东边落工区定向培育香果树等珍贵树种;定向培育面积388.5亩,五盖山工区定向培育银杏等珍贵树种;定向培育面积90亩。定向培育总面积为972亩,(详见附表1和附表2)。
3)中幼林抚育
是指本基地所有人工造林,现有林改培后成林(郁闭度0.2以上)对其进行的抚育伐、生态疏伐、管护等系列手段,是保证珍贵树种成林、成材的重要环节,是珍贵树种培育的重要措施。本项目成林抚育时间10年,规划中幼林抚育2512.5亩。
2、营造林技术措施
1)人工新造林技术
(1)种子与苗木的选择
在种子和苗木选择时,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和种苗质量检验制度;二是采用具有合法来源的种子和苗木;三是禁止使用有病虫害的植株苗木;四是严格执行GB7908标准,五是植苗造林要使用GB6000规定的I级苗木和实生苗。
(2)树种配置与造林密度
树种配置主要选择银杏、福建柏、金叶含笑、香果树与南方红豆杉、香樟、枫香、木荷、楠木、伯乐树、光叶白兰等树种,其混交方式参照造林树种天然分布区中的树种种类组成。初植密度按作业区的坡位、坡向和坡度的不同选用1120株/公顷左右。
(3)整地
为不破坏地表原生植被,本项目采取穴状整地的方式,在造林地清理时,采取团状清理方式。
(4)种苗处理和施肥
为预防病虫害,在播种前利用药剂进行拌种处理,或用药液进行浸种或闷种。
为提高生长速度,对所有作业区实行施基肥和追肥,基肥尽量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但在造林施工条件不太好的地方可选用按测土配方的专用林业化肥,在栽植前结合整地施于穴底;追肥宜采用复合肥,在栽植后1~3年施用。
(5)播种和植苗
播种量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确定。播种方式采用条播。雨季适宜于小粒种子播种造林;秋季适宜大粒、硬壳、休眠期长、不耐贮藏的种子播种造林;对于珍贵的树种如伯乐树可采取随采随播。
(6)未成林抚育
未成林抚育的技术环节包括灌溉、补植、整形修枝、松土、除草、管护、保护等。造林时或造林后,及时进行浇灌;造林成活度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在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补播,播种造林要及时进行间苗定株,植苗造林的补植应用同龄苗木;松土和除草连续进行5年,每年3次,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10厘米。
2)现有林定向培育技术
(1)对象
改培的对象是现有珍贵树种分布区,包括银杏、福建伯、金叶含笑、香果树、伯乐树、篦子三尖杉等珍贵树种:①以上珍贵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10%的天然幼龄林;②珍贵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30%或每公顷不少于300株的天然中龄林;③适宜培育珍贵树种的低质(效)林;④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珍贵树种的林分;⑤适宜培育珍贵树种的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2)技术目标
通过定向培育,分不同林龄、不同培育方向,达到如下技术目标:①确定为培育对象的天然幼龄林,在保护好现有珍贵树苗的基础上,合理补植,使珍贵树种株数比例至少达35%以上;②确定为培育对象的天然中龄林,采用定向定株抚育方法,调整林分结构,合理补植,改善珍贵树种的生长环境,根据林分条件和树种特性,确定抚育次数和强度,抚育后使珍贵树种株数和生长量有较大幅度增长;③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珍贵树种的林分,林下植苗株数应达到相应树种新造林规定初植密度的40%以上;④适宜培育珍贵树种的人工低质(效)林,对于采用疏伐改造方式的,林下植苗株数应达到相应树种新造林规定初植密度的40%以上;对于采用全面或带状改造方式的,执行新造林的技术要求。
(3)改培方式与关键技术
根据现有林分状况及改培目标,分为下列几种改培方式:
①补植改造技术:在疏林地或低产林分中的林隙中营造珍贵树种,采取"先造后抚"的措施。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不同的补植方式。均匀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大、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
②林冠下造林技术:在林木分布均匀的条件下,在林冠下均匀造林,形成复合混交群落。
③单株定向培育技术:适用天然林中珍贵树种呈散生状态,技术内容包括幼林定植和疏伐定株。
④综合改造技术:对遭受了冰灾等自然灾害的低效林,适用综合改造,带状或块状伐除受损的非适地适树树种,植入适应的珍贵树种。
3)中幼林抚育
(1)抚育对象
抚育对象为珍贵树种成林后(郁闭度达到0.2)对其进行的抚育伐、生态疏伐、管护等系列手段,抚育面积2512.5亩(见附表一、附表二)。
(2)抚育方式
采用补植、割灌、透光抚育、定株抚育、生态疏伐和卫生伐。
(五)基地建设进度
2013年主要对2013年3月新造的银杏进行抚育,以及往年定向培育的珍贵树种进行定向改培。今年完成2013到2015年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勘察设计,上报设计文本,实施场类内珍贵树种采种计划,为次年育苗提供种源,年底并准备次年的种苗调运,为明年人工造林顺利实施,到明年底基地基本形成。
(六)资金概算与筹措及效益分析
1、估算依据与说明
本项目建设投资主要由营造林投入(宜林地造林、现有林改培、成林抚育)、支撑体系(防火防病、林道、灌溉、科技支撑等)建设和其他费用、预备费等组成。
营造林投入主要包括造林地清理费、整地费、种苗费、水肥费、栽植费、抚育管护费等;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修筑必要的林道、提供必要的灌溉条件、开展病虫害防治和科技指导推广工作所发生的人工和材料等的费用;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可研报告编制费、工程设计费、监理理、检查验收费和建设单位管理费等;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
经对以往营林成本的调查分析和汇总,本基地作业区的整地费330元/亩,种苗费370元/亩,水肥费150元/亩,栽植费150元/亩,抚育管理费500元/亩,支撑体系建设费25元/亩,其它费用35元/亩,预备费20元/亩。
2、投资估算
1)珍贵树种群落保护区涉及总面积8万亩,其中核心保护区现有林定向培育面积972亩计算,按照每亩1080元改培费用计算共需资金104.976万元(见附表四)。
2)珍贵树种人工新造林1540.5亩,按新造林成本合计1580元/亩。共计资金243.399万元(见附表四)。
完成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总共需投入资金348.375万元。
3、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能够摸索、总结特珍贵种培育模式,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示范带动大规模培育珍贵树种,为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做出一定贡献,同时,还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1)生态效益
珍贵树种大多是常绿树而且树型高、冠幅大、根系发达,在保水、保土、保肥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功能。珍贵树种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中贡献率最高的类群之一,根据珍贵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只要在造林整地、施肥时注意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的应施将在改善森林结构、调整林种树种组成,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植物基因库、提高土壤肥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现有林改造可改善林地环境,使其森林结构向珍贵树种顶级群落方向发展,调整林种树种组成,形成乔木、小乔木、藤刺灌、草、地被组成的森林群落,增强森林的景观效果。通过对公益林的改培,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调整其森林的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社会效益
珍贵树种培育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解决林场剩余劳动力就业,帮助林场职工拓宽致富渠道,形成新的森林旅游景观为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森林与人类和谐相处等方面。
(1)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从种植到管护、采伐、完成本项目建设任务,能吸纳许多林场剩余劳动力和社会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压力。
(2)提高林场职工收入,拉动经济发展,本项目建设资金有近40%为劳动力投入,可转化为职工家庭收入,60%为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货币投入,这些投入可提高林区购买力,增加财税收入,拉动经济发展。
(3)本项目实施后,可进一步完善项目区森林经营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
(4)通过项目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设高标准的珍贵树种培育,可以示范、辐射并带动周围集体、个体等多种形式培育方式,振兴地方经济。
(5)本项目的实施,更能增强当地村民对珍贵树种的保护意识,对珍贵树种合理开发的认识有较大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事业的发展。
3)经济效益
发展珍贵树种将从增加珍贵树种木材资源,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调整木材需求结构、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收入以及因珍贵树种资源增长而节约的外汇支出等方面产生的效益。
(1)珍贵树种种质资源数量增加,本项目实施,将会使我国珍贵树种的种群数量大幅度提高,为珍贵树种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基础。
(2)调整珍贵树种木材的需求结构,节约外汇,本项目实施,可培育更多优质的珍贵树种大径材,将会改变我国珍贵树种利用的需求结构,降低对外依赖程度,节约外汇。
(3)经济收入的增加,保守计算,珍贵树种成熟后,平均蓄积量可达16立方米/亩,出材率按照0.6计算,本项目实施并达到经营期后,蓄积可达4.020万立方米,可生产木材2.412万立方米,单价按照2000元/立方米计算,仅木材生产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可达4824万元人民币。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林场成立了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雷翔军(场  长)
     副组长:邵东升(副场长)
成  员:陈丽梅 段志华 谭新宇 李勇清
贺江铭 李有源 陈洋爱 邓长青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邵东升
项 目 技 术 负责人:谭新宇(营林股长)
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把重点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项目实施方案,严格监督与考核;并由营林股安排专职人员分管,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统筹管理,协调监督,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对工程区域实行封山育林,在主要路口设立标志牌,在牲畜出入地带设立围栏,制定管护制度,确定专人管护,确保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成果不受破坏;要加强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盗伐和私拉盗运等毁坏天然林资源行为;搞好森林防火和病虫防治,建立健全森防制度,禁止防火期野外用火,实行野外用火许可证制,加强森林检疫和防疫。加强珍贵树种资源保护,对珍贵树种集中分布区实行挂牌保护,专人巡山保护,落实专人看管。
(二)资金保障
完成此项目共需资金348.375万元。资金由项目单位向中央财政申请专项资金243.8625万元,地方财政和项目单位配套104.5125万元(见附表五),在资金管理上按以下原则进行严格管理:
1、实行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制度。严禁以任何形式和借口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            
2、实行项目资金中的管护人员工资与实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管护实效挂钩,把每个护林人员岗位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项目单位组织日常检查和验收,对护林人员工作按绩效进行评定,汰劣留优,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检查和督察。                                                                                                                                                                                                         
3、综合费用按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森林防火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小项目进行管理,上年节余,留存下年度同一项目使用。
4、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质量保障
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加强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管理,按照国家造林技术规程对培育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按整地、苗木、栽植、抚育等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和验收,做到按设计施工,按各环节质量标准验心,确保造林质量。对国家投资规模50万元以上珍贵树种用材林建设工程,实行工程公开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对基地建设实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与监督,以保证资金的有效投放和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坚持按规划搞设计,按作业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按验收拨付资金;二是坚持设计审批制度,要按规定标准、条件、程序审批,加强监督;三是项目法人制度;四是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期间要有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确保符合质量标准;五是坚持检查验收制度,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六是建立珍贵树种培育技术管理档案。
(四)科技支撑
科技支撑是本项目的基础和保障。推广运用良种繁育、快繁、造林、管护等关键技术,开展组装配套,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及时总结实施项目的成功经验,要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加强项目的检查验收,并对效益评价要创新林木后备资源培育的机制,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新性。
要遵循满足需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包括路网建设、林业机械设备及森林保护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努力降低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积极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严禁危险性病虫害的入侵和蔓延;利用遥感、信息、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和手段,建立快捷、有效的监测评价和信息管理体系,为管理者的最终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科学的依据。
1)界定天然群落范围,确立保护目标。
对有主体保护树种的核心范围确定为一类保护区(见附图),封育林地,在保护现有主体树种的前提下,以生物工程为主,有选择地实施卫生采伐和抚育采伐,把对主体保护树种生长和发展有抑制作用的植物伐除,尽量保持其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一个稳定的多林种、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群落体系。
2)珍贵树种保护配套体系建设。
(1)珍贵树种保护组织机构:项目单位对森林保护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充实,保持常设的珍贵树种保护日常管理机构,组建专业度更高的护林员队伍,增加配备专职护林员数量,同时补充组建珍贵保护区巡逻小分队进行巡逻,做好珍贵树种保护宣传工作,及时处置保护区内的突发事件。
(2)森林保护设施建设:继续维护和维修好原有林区公路,保证保护区域森林消防公路的随时畅通无阻,同时在保护区外围新修三条森林防火线,在立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围地段实施生物工程,营造森林防护林带,确保实现保护区内森林消防手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
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度,建立保护区域内的各类森林病虫害档案,形成切实可行预测预报和防控体系。
(4)完善珍贵野生动植物保护档案,建立监管网络体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立野生动物跟踪网点,监测和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植物。完善辖区内野生动植物保护档案,建立保护对象数据库,构建完备的监管保护网络。

珍贵树种是指市场急需、资源紧缺、材质好、商业利用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适宜人工培育的优质乡土用材树种,包括珍贵用材树种、珍贵用材大径材树种等。珍贵树种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工、装备制造等特需的战略性资源。多年来,由于天然林大量采伐,加之忽视对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使我国珍贵树种资源越来越少,大多数已纳入我国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名录,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防等事业的发展,对珍贵材的需求日益增长,珍贵材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上述,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大范围开展珍贵树种培育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新造林、现有林定向培育、中幼林抚育等方式,在全国开展珍贵树种资源培育,使我国的珍贵树种资源增加100万亩,以达到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保护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碳汇贮备,为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贡献。根据林业厅《关于加快发展珍贵树种的意见》,从2013年开始,全省开展"十百千"珍贵树种培育活动,即:建设十个珍贵树种苗木培育基地、建设百个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千万株珍贵树木进农家。因此,为搞好珍贵树种培育项目,我们从五盖山林场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有序地推进该工作,编制了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1、资源情况郴州市苏仙区五盖山林场始建于1965年,属差额拔款事业单位。林场现有土地总面积6550.0公顷,林地面积6547.2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5449.4公顷、商品林面积1063.5公顷。其中有防护林2912公顷,特种用途林2531.3公顷,用材林980.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6万立方米。 

2、经营现状五盖山林场自1963年清山划界,1965年建场。建场四十多年来在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指导下,营造人工林3万多亩,修建林区公路45公里,林道77公里,防火线13公里,了望台2座,小型水电站3座,架设输电线路10公里。目前,林场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现有职工132人,其中退休职工78人,在职职工5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

3、建设示范基地意义大力发展珍贵树种等珍贵树种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更大地发挥五盖山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缓解当前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是国家木材安全保障的需要;2)保护珍贵树种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3)增加造林树种,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的需要;4)加速珍贵树种培育,探索发展模式的需要;5)提高碳汇储量,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与此同时,就局部而言,在五盖山林场发展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还具有如下生态必要性。五盖山地处湘南粤北边境,为湘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所在地之一,境内大部分地段生境险恶,生态位置脆弱,其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全场境内地表水以东部的西山与五盖山连接处为分水岭,分属湘江、珠江两大水系,湘水北去、珠水南流。五盖山地属南岭一脉,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坡度大。这些山峰,大都山体坡度较大,如果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大范围的山体滑坡。特别是在1998年郴州市区发生的"8.13"特大洪灾就是由于五盖山林场王仙岭工区山体发生大面积塌陷及大幅度山体滑坡所造成的,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经济损失。五盖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五盖山境内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多样性,有木本植物300余种,有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种,二级保护树种15种;有各类野生动物13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2种。境内五盖山、王仙岭有结构和功能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群落,是为数不多的天然原始次生阔叶林。同时,五盖山作为重要的国防基地生态屏障,山下驻有三个部队和一个军用工厂,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三条国家交通干线贯穿山脚全境,更使其生态地位尤显重要。因此,综上所述,在局部建立起五盖山的珍贵树种保护体系,对促进和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很有必要性。

(二)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五盖山林场位于南岭山脉北麓,湖南省郴州市区东南部,最近处距市中心6公里。其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13。03'45"-113。8'5",北纬25。34'28"-25。46'48"之间,东临观山洞街道办和五盖山镇,南连西邻良田镇、坳上镇,北接白鹿洞街道办、王仙岭街道办和北湖区郴江街道办,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4.5公里。

2、地形、地貌五盖山林场地处五盖山和王仙岭山体上部地段,山体狭长,南北走向,自主峰五盖山向南北两端延伸,逐渐降低。支山脊沿着主山脊两侧呈锯齿状排列,形成东、西主坡。东坡缓长,西坡陡短,坡急陡峭,沟壑纵横,坡度一般20~40度,局部地段达60度,最高海拔1619.8米,最低海拔370米,一般海拔600-1400米之间,是一座孤立的中山。

3、气候林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季多雾,阴雨连绵;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秋季温凉,少雨干旱;冬季多西北风,严寒有冰冻。 

4、土壤成土母岩有板页岩、页岩、砂岩、砾岩、花岗岩、石灰岩等。土壤垂直分布:海拔500米以下为红壤,500-700米为黄红壤,700-1000米为山地黄壤,1000-1500米为山地黄棕壤,15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山脚、山洼、山凹为厚土层,山腰以上多为中土层或薄土层,山脊陡坡地段为薄土层,质地多为中壤。

5、植被林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97.72%。生态公益林占林场总面积的83.3%。森林植被种类繁多,乔木树种有金叶白兰、檫树、香樟等300余种。海拔85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850米以上为黄山松林和上世纪飞播造林,1400米以上高峰、山脊多为灌木林及高山灌丛草地、难利用地等。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楠竹林分布在海拔700米左右。

(三)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和3年珍贵树种培育情况

鉴于林场所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的自然环境,适宜于多种植物的生长和多种野生动物的生衍繁殖。现所发现的野生动物(经有关专家考查)有130余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鹿、穿山甲、果子狸、大灵猫、小灵猫、鹰嘴龟、红腹角雉、大鲵、锦鸡、白鹇等十余种。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伯乐树、香果树、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金叶含笑、观光木等。

1、现有珍贵树种资源现有珍贵银杏、福建柏、金叶含笑、香果树面积819亩,其中银杏面积66亩,散生100多株,福建柏面积238.5亩,金叶含笑面积126亩,香果树388.5亩(见附表一)。

2、近3年珍贵树种培育情况2010年到2012年对以上几种树种进行了定向培育,2010年定向培育了258亩,其中福建柏139.5亩、金叶含笑30亩、香果树88.5亩,2011年定向培育了274.5亩,其中福建柏78亩、金叶含笑39亩、香果树157.5亩,2012年定向培育了286.5,其中银杏66亩、福建柏21亩、金叶含笑57亩、香果树142.5亩(见附表一)。

二、基地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依据与实施时间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为契机,以实施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为导向,以建设珍贵树种资源战略储备、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等为目标,以发展优质乡土树种资源为重点,以国家投入为主体,采取人工造林、现有林定向培育和中幼林抚育相结合的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营水平,分区施策,长中短互补,推进珍贵树种后备资源培育,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实现森林可持续性经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建设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造改结合的原则按照五盖山林场自然条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珍贵林木材的需要确定建设树种,适地适树,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做到宜林地造林与现有林改造相结合,分区施策,长中短互补,全面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2)坚持集约经营、科学培育的原则遵循树种珍贵性和自然规律,确定科学的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措施,采用良种壮苗、优质大苗造林及改培,开展集约经营,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坚持依托国家扶持、多渠道筹资的投入原则珍贵林木材既要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亦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后备资源。鉴于此,由于长期高负经营,五盖山林场已不堪重负,经济基础薄弱,所以从项目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五盖山林场的珍贵树种资源培育示范项目只能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地方及单位配套为辅,同时采取多种经营形式,鼓励企业、个人等多种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拓宽珍贵树种培育投资渠道。

4)坚持工程管理,项目带动的实施原则做到按工程项目规划、按设计组织施工、按工程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标准进行验收,实行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造林检查验收制,以确保项目高质量。

3、编制依据

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

3)《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4)《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

5)《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

6)《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

7)《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

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

9)《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   

4、实施时间

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时间是根据五盖山自然条件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保护珍贵树种资源,改善珍贵树种生息环境,营造培育以保护树种为主、其它树种为辅的人工复合森林生态群落,维护生物多样性,在局部地区率先建立起有利于野生动物栖息,有利于其它珍贵树种繁衍的立体生态系统,并在动态上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实施时间从2013年到2015年(见附表二)。

(二)基地建设规模完成人工造林1540.5亩,现有林定向培育972亩,有计划、分阶段开展中幼林抚育2512.5亩,形成树种结构合理、生态系统稳定、森林健康多样的规模化珍贵树种资源(见附表一、附表三)。基地实施完成后,每年新增特用材0.6万余立方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对特种用材的需求。

(三)基地建设地点

1、实施范围与区域选择通过对五盖山境内珍贵保护树种分布范围和分布特点的研究和分析,并从林业经营措施可及度的依次不同,我们在境内4个工区共计规划2512.5亩,其中新造1540.5亩,现有林改培972亩(见附表1湖南省"百个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申报表和小班设计图)。

2、分区与布局

1)王仙岭工区珍贵树种人工造林培育区该工区距离郴州城区近,立地条件好,水资源丰富,海拔高度500-1000米,主要培育树种银杏与南方红豆杉、香樟、枫香、木荷、楠木、伯乐树、香果树、光叶白兰等树种混交。适宜营造本乡土的阔叶树种。

2)丰林工区珍贵树种人工造林及现有林定向培育区位于林场东南部,属湘江与珠江流域分水之一,大部处于海拔800-1300米地段,主要人工造林和定向培育树种为福建柏、金叶白兰与伯乐树、楠木等树种混交。

3)东边落工区珍贵树种人工造林及现有林定向培育区东边落工区属中山地貌,海拔高700-1200米,坡向为西坡,坡位为中部,坡度为陡,成土母质为板页岩,山地黄棕壤,土层薄,腐殖质厚,主要人工造林和定向培育树种为香果树与樟树、楠木等树种混交。

4)五盖山工区人工造林及现有林定向培育区五盖山工区属中山地貌,海拔高700-1600米,坡向为西南坡,坡位为中上部,坡度为斜坡,成土母质为板页岩,山地黄棕壤,土层厚,腐殖质厚,主要人工造林和定向培育树种为银杏、金叶含笑、香果树与伯乐树、楠木、樱桃、枫香等树种混交。

(四)设计主要珍贵树种

1、培育类型

1)人工造林王仙岭工区水热条件好、立地指数高,适于进行珍贵树种人工造林。在树种选择上,主选银杏乡土珍贵用材树种为主;造林面积507亩,在丰林工区大力发展福建柏、金叶含笑等珍贵阔叶树种为主;造林面积592.5亩,在东边落工区选择香果树等珍贵阔叶树种为主;造林面积138亩,在五盖山工区选择银杏、金叶含笑、香果树等珍贵阔叶树;造林面积303亩。全场规划新造珍贵树种林1540.5亩(详见附表1和附表2)。

2)现有林定向培育在丰林、东边落、五盖山选择相对集中连片的天然珍贵树种群落,通过抚育改造、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调节树种组成,促进目的树种生长,改造为珍贵树种基地,丰林工区定向培育福建柏、金叶含笑等珍贵树种;定向培育面积493.5亩,东边落工区定向培育香果树等珍贵树种;定向培育面积388.5亩,五盖山工区定向培育银杏等珍贵树种;定向培育面积90亩。定向培育总面积为972亩,(详见附表1和附表2)。

3)中幼林抚育是指本基地所有人工造林,现有林改培后成林(郁闭度0.2以上)对其进行的抚育伐、生态疏伐、管护等系列手段,是保证珍贵树种成林、成材的重要环节,是珍贵树种培育的重要措施。本项目成林抚育时间10年,规划中幼林抚育2512.5亩。

2、营造林技术措施

1)人工新造林技术

(1)种子与苗木的选择在种子和苗木选择时,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和种苗质量检验制度;二是采用具有合法来源的种子和苗木;三是禁止使用有病虫害的植株苗木;四是严格执行GB7908标准,五是植苗造林要使用GB6000规定的I级苗木和实生苗。

(2)树种配置与造林密度树种配置主要选择银杏、福建柏、金叶含笑、香果树与南方红豆杉、香樟、枫香、木荷、楠木、伯乐树、光叶白兰等树种,其混交方式参照造林树种天然分布区中的树种种类组成。初植密度按作业区的坡位、坡向和坡度的不同选用1120株/公顷左右。

(3)整地为不破坏地表原生植被,本项目采取穴状整地的方式,在造林地清理时,采取团状清理方式。

(4)种苗处理和施肥为预防病虫害,在播种前利用药剂进行拌种处理,或用药液进行浸种或闷种。为提高生长速度,对所有作业区实行施基肥和追肥,基肥尽量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但在造林施工条件不太好的地方可选用按测土配方的专用林业化肥,在栽植前结合整地施于穴底;追肥宜采用复合肥,在栽植后1~3年施用。

(5)播种和植苗播种量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确定。播种方式采用条播。雨季适宜于小粒种子播种造林;秋季适宜大粒、硬壳、休眠期长、不耐贮藏的种子播种造林;对于珍贵的树种如伯乐树可采取随采随播。

(6)未成林抚育未成林抚育的技术环节包括灌溉、补植、整形修枝、松土、除草、管护、保护等。造林时或造林后,及时进行浇灌;造林成活度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在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补播,播种造林要及时进行间苗定株,植苗造林的补植应用同龄苗木;松土和除草连续进行5年,每年3次,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10厘米。

2)现有林定向培育技术

(1)对象改培的对象是现有珍贵树种分布区,包括银杏、福建伯、金叶含笑、香果树、伯乐树、篦子三尖杉等珍贵树种:①以上珍贵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10%的天然幼龄林;②珍贵树种株数比例不少于30%或每公顷不少于300株的天然中龄林;③适宜培育珍贵树种的低质(效)林;④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珍贵树种的林分;⑤适宜培育珍贵树种的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2)技术目标通过定向培育,分不同林龄、不同培育方向,达到如下技术目标:①确定为培育对象的天然幼龄林,在保护好现有珍贵树苗的基础上,合理补植,使珍贵树种株数比例至少达35%以上;②确定为培育对象的天然中龄林,采用定向定株抚育方法,调整林分结构,合理补植,改善珍贵树种的生长环境,根据林分条件和树种特性,确定抚育次数和强度,抚育后使珍贵树种株数和生长量有较大幅度增长;③适宜采用林冠下造林方式培育珍贵树种的林分,林下植苗株数应达到相应树种新造林规定初植密度的40%以上;④适宜培育珍贵树种的人工低质(效)林,对于采用疏伐改造方式的,林下植苗株数应达到相应树种新造林规定初植密度的40%以上;对于采用全面或带状改造方式的,执行新造林的技术要求。

(3)改培方式与关键技术根据现有林分状况及改培目标,分为下列几种改培方式:①补植改造技术:在疏林地或低产林分中的林隙中营造珍贵树种,采取"先造后抚"的措施。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不同的补植方式。均匀补植方式用于林隙面积较大、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②林冠下造林技术:在林木分布均匀的条件下,在林冠下均匀造林,形成复合混交群落。③单株定向培育技术:适用天然林中珍贵树种呈散生状态,技术内容包括幼林定植和疏伐定株。④综合改造技术:对遭受了冰灾等自然灾害的低效林,适用综合改造,带状或块状伐除受损的非适地适树树种,植入适应的珍贵树种。

3)中幼林抚育

(1)抚育对象抚育对象为珍贵树种成林后(郁闭度达到0.2)对其进行的抚育伐、生态疏伐、管护等系列手段,抚育面积2512.5亩(见附表一、附表二)。

(2)抚育方式采用补植、割灌、透光抚育、定株抚育、生态疏伐和卫生伐。

(五)基地建设进度

2013年主要对2013年3月新造的银杏进行抚育,以及往年定向培育的珍贵树种进行定向改培。今年完成2013到2015年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勘察设计,上报设计文本,实施场类内珍贵树种采种计划,为次年育苗提供种源,年底并准备次年的种苗调运,为明年人工造林顺利实施,到明年底基地基本形成。

(六)资金概算与筹措及效益分析

1、估算依据与说明

本项目建设投资主要由营造林投入(宜林地造林、现有林改培、成林抚育)、支撑体系(防火防病、林道、灌溉、科技支撑等)建设和其他费用、预备费等组成。营造林投入主要包括造林地清理费、整地费、种苗费、水肥费、栽植费、抚育管护费等;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修筑必要的林道、提供必要的灌溉条件、开展病虫害防治和科技指导推广工作所发生的人工和材料等的费用;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可研报告编制费、工程设计费、监理理、检查验收费和建设单位管理费等;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经对以往营林成本的调查分析和汇总,本基地作业区的整地费330元/亩,种苗费370元/亩,水肥费150元/亩,栽植费150元/亩,抚育管理费500元/亩,支撑体系建设费25元/亩,其它费用35元/亩,预备费20元/亩。

2、投资估算

1)珍贵树种群落保护区涉及总面积8万亩,其中核心保护区现有林定向培育面积972亩计算,按照每亩1080元改培费用计算共需资金104.976万元(见附表四)。

2)珍贵树种人工新造林1540.5亩,按新造林成本合计1580元/亩。共计资金243.399万元(见附表四)。完成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总共需投入资金348.375万元。

3、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能够摸索、总结特珍贵种培育模式,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示范带动大规模培育珍贵树种,为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做出一定贡献,同时,还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1)生态效益珍贵树种大多是常绿树而且树型高、冠幅大、根系发达,在保水、保土、保肥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功能。珍贵树种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中贡献率最高的类群之一,根据珍贵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只要在造林整地、施肥时注意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的应施将在改善森林结构、调整林种树种组成,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植物基因库、提高土壤肥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现有林改造可改善林地环境,使其森林结构向珍贵树种顶级群落方向发展,调整林种树种组成,形成乔木、小乔木、藤刺灌、草、地被组成的森林群落,增强森林的景观效果。通过对公益林的改培,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调整其森林的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社会效益珍贵树种培育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解决林场剩余劳动力就业,帮助林场职工拓宽致富渠道,形成新的森林旅游景观为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森林与人类和谐相处等方面。

(1)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从种植到管护、采伐、完成本项目建设任务,能吸纳许多林场剩余劳动力和社会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压力。

(2)提高林场职工收入,拉动经济发展,本项目建设资金有近40%为劳动力投入,可转化为职工家庭收入,60%为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货币投入,这些投入可提高林区购买力,增加财税收入,拉动经济发展。

(3)本项目实施后,可进一步完善项目区森林经营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

(4)通过项目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设高标准的珍贵树种培育,可以示范、辐射并带动周围集体、个体等多种形式培育方式,振兴地方经济。

(5)本项目的实施,更能增强当地村民对珍贵树种的保护意识,对珍贵树种合理开发的认识有较大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事业的发展。

3)经济效益发展珍贵树种将从增加珍贵树种木材资源,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调整木材需求结构、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收入以及因珍贵树种资源增长而节约的外汇支出等方面产生的效益。

(1)珍贵树种种质资源数量增加,本项目实施,将会使我国珍贵树种的种群数量大幅度提高,为珍贵树种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基础。

(2)调整珍贵树种木材的需求结构,节约外汇,本项目实施,可培育更多优质的珍贵树种大径材,将会改变我国珍贵树种利用的需求结构,降低对外依赖程度,节约外汇。

(3)经济收入的增加,保守计算,珍贵树种成熟后,平均蓄积量可达16立方米/亩,出材率按照0.6计算,本项目实施并达到经营期后,蓄积可达4.020万立方米,可生产木材2.412万立方米,单价按照2000元/立方米计算,仅木材生产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可达4824万元人民币。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林场成立了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雷翔军(场  长)     

副组长:邵东升(副场长)

成  员:陈丽梅 段志华 谭新宇 李勇清 贺江铭 李有源 陈洋爱 邓长青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邵东升

项目技术负责人:谭新宇(营林股长)

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把重点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项目实施方案,严格监督与考核;并由营林股安排专职人员分管,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统筹管理,协调监督,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对工程区域实行封山育林,在主要路口设立标志牌,在牲畜出入地带设立围栏,制定管护制度,确定专人管护,确保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成果不受破坏;要加强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盗伐和私拉盗运等毁坏天然林资源行为;搞好森林防火和病虫防治,建立健全森防制度,禁止防火期野外用火,实行野外用火许可证制,加强森林检疫和防疫。加强珍贵树种资源保护,对珍贵树种集中分布区实行挂牌保护,专人巡山保护,落实专人看管。

(二)资金保障

完成此项目共需资金348.375万元。资金由项目单位向中央财政申请专项资金243.8625万元,地方财政和项目单位配套104.5125万元(见附表五),在资金管理上按以下原则进行严格管理:

1、实行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制度。严禁以任何形式和借口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  

2、实行项目资金中的管护人员工资与实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管护实效挂钩,把每个护林人员岗位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项目单位组织日常检查和验收,对护林人员工作按绩效进行评定,汰劣留优,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检查和督察。      

3、综合费用按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森林防火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小项目进行管理,上年节余,留存下年度同一项目使用。

4、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质量保障

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加强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管理,按照国家造林技术规程对培育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按整地、苗木、栽植、抚育等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和验收,做到按设计施工,按各环节质量标准验心,确保造林质量。对国家投资规模50万元以上珍贵树种用材林建设工程,实行工程公开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对基地建设实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与监督,以保证资金的有效投放和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坚持按规划搞设计,按作业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按验收拨付资金;二是坚持设计审批制度,要按规定标准、条件、程序审批,加强监督;三是项目法人制度;四是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期间要有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确保符合质量标准;五是坚持检查验收制度,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六是建立珍贵树种培育技术管理档案。

(四)科技支撑

科技支撑是本项目的基础和保障。推广运用良种繁育、快繁、造林、管护等关键技术,开展组装配套,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及时总结实施项目的成功经验,要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加强项目的检查验收,并对效益评价要创新林木后备资源培育的机制,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新性。要遵循满足需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包括路网建设、林业机械设备及森林保护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努力降低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积极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严禁危险性病虫害的入侵和蔓延;利用遥感、信息、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和手段,建立快捷、有效的监测评价和信息管理体系,为管理者的最终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科学的依据。

1)界定天然群落范围,确立保护目标。对有主体保护树种的核心范围确定为一类保护区(见附图),封育林地,在保护现有主体树种的前提下,以生物工程为主,有选择地实施卫生采伐和抚育采伐,把对主体保护树种生长和发展有抑制作用的植物伐除,尽量保持其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一个稳定的多林种、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群落体系。

2)珍贵树种保护配套体系建设。

(1)珍贵树种保护组织机构:项目单位对森林保护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充实,保持常设的珍贵树种保护日常管理机构,组建专业度更高的护林员队伍,增加配备专职护林员数量,同时补充组建珍贵保护区巡逻小分队进行巡逻,做好珍贵树种保护宣传工作,及时处置保护区内的突发事件。

(2)森林保护设施建设:继续维护和维修好原有林区公路,保证保护区域森林消防公路的随时畅通无阻,同时在保护区外围新修三条森林防火线,在立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围地段实施生物工程,营造森林防护林带,确保实现保护区内森林消防手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度,建立保护区域内的各类森林病虫害档案,形成切实可行预测预报和防控体系。

(4)完善珍贵野生动植物保护档案,建立监管网络体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立野生动物跟踪网点,监测和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植物。完善辖区内野生动植物保护档案,建立保护对象数据库,构建完备的监管保护网络。

信息来源:bet365注册送18元管理员 | 责任编辑:bet365注册送18元管理员